欢迎您 客人 请先登录 | 注册 | 导航 | 搜索



神州宣教 >> 唐崇怀 >> 神的无名性和无情性
  您是本文第 2229个阅读者 上一篇 下一篇
唐崇怀:      神的无名性和无情性



在探讨神的属性时,一般神学常会忽略了圣经启示中所含蕴神的两个特别属性:神的无名性和神的无情性。我们常以为神既然将自己启示于人,那么人自然的可以从启示中完全的认识神。殊不知神虽是可认知(knowledgeable),但也是不可理解的(in-comprehensible)。这就是保罗所说:深哉!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,祂的判断何其难测,祂的踪迹何其难寻(罗11:33)。
神的无名性(apophaticity of God)
所谓神的无名性乃是指人不能给神命名。圣经中所有神的名字均来自神的自我启示,并因神在祂的怜悯和恩典中,本着祂俯就的恩慈,使祂的无限在人的有限里被理解。所以当人一认识神时,绝不能将神困在人的理智中,也不能将祂定型在人自以为是的认知中。神的自我启示并非是神的完全启示。它只是神让人对祂的完全有些微的经验,并在这些微的经验中,认识自己的渺小而能完全归服在祂的权能下。
所以说,神在祂的启示中将自己显明了,也在祂的启示中将自己隐藏了。一位越认识神的人就越会看到自己的有限和神的无限,也就更能谦虚的归服于神,这也就是真信心的功用。
一位有信心的人只能紧紧的抓住神的应许,信靠神。因为基督徒的信心不是一种知识,乃是一种个人与神的关系。在这种关系中,神不仅是一位有位格的神,更是有无限的位格,祂是不能让人定型也不能让人定性的。人不能将祂塑造成有形或无形的偶像。总括来说,人不能为神定名,人只能以神的自我定名来称呼祂;所以人只能在祂的启示里认识祂,没有启示就没有神的知识,有了神的启示,也只有了神要人认识祂的知识。因为隐密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的神,惟有明显启示的事是属于我们和我们的子孙,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(申29:29)。所以我们绝不能根据我们的体验来认识神,也不应以个人的见证来作为信仰根据。
当神向摩西显现时,摩西曾对神说:我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‘你们祖宗的神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’,他们若问我说‘他叫什么名字?’我要对他们说什么呢?神对摩西说‘我是自有永有的’(出3:13-14)这个回答正显明了神是无名的,没有人可以给神下定义,亦没有人能将神摄取困囿在他的理念中。人的受造性中最多只能肯定神的所“非”,不能肯定神的所“是”。面对神的所“是”,人只能在神的启示、俯就的慈怜并个人的关系中,因认识祂的些微而感赞不已,这就是神学上所说的神的无名性或是否知性了(apophaticity)。所谓否知性就是在认知中藉着否定来肯定真理的实质。例如:藉着神的不可知以肯定神启示的实在,藉着否定神的可理解性来肯定了神的可知性,因祂在基督的道成肉身里向我们显明了;藉着认知无名肯定了神无限恩慈的特殊启示,这样我们才能谦卑的等候和追求认识祂。
神的无情性(apatheticity of God)
所谓神的无情性乃是指神不是也不能被人的行为、动作和感情所操纵,这是神学里争辩最多的命题之一。
当神在荆棘里向摩西显现时,摩西想近前看,耶和华神见他过去要看,就从荆棘里呼叫他,对他说‘不要近前来,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---’(出3:1-5)在一般宗教的经验中,追求明白神的事是人的本份。人应以各种的心态、动作及方法来亲近神明,感动神明。但圣经中很明显启示救恩是出于神,神的作为和感情是主动的,是自发的。从圣经神学的观点来看。神是绝对的主动,祂的旨意和谕令都是自由亦是自发的。事情的成就绝不是因人的热诚或作为,乃全在乎耶和华的热心(赛9:7)。神是不动情的,人不应将祂视为巴力,希望藉着跳跃、大声的求告、甚至用刀枪自割自刺、狂呼乱叫才能将祂叫醒。因祂从起初命定末后的事,祂的旨意不能拦阻。
其实,基督教与其他宗教的差异也就在此,当其他宗教以人本性的操作来换取神明的喜悦或同情时,基督信仰却明明的指出人乃是因着神的恩典和怜悯,成了神的儿女,更是以儿女的身份来取悦于神。我们的感性、热心、殷勤、眼泪、祷告和信心绝对不是换取神恩典和怜悯的工具。这些只是对神恩典和呼召的一种必然反应,是神先动了善工,也在圣灵的感动和运作中,藉着祂的道成就了这善工。我们只是祂的儿女,在祂恩典的运作中回应祂的意旨,让祂的荣耀得著称赞。
若有人说:在圣经的记载中不是有许多神被人感动的例子吗?其实若我们细心察看整本圣经的启示时,我们会发现圣经中启示的神学系统是以神为中心的(也就是神本性的),不是以人为中心的人(也就是所谓人本性的)。神在祂的怜悯里以俯就的方法来启发和教导人,并让人离开以自己为中心的宗教运作回归到神的恩召中。

对一位信徒和圣职人员来说,认定神的无名性和无情性必会使我们在真实并中肯中里感恩和追求。因为我们能相信神是因祂先呼召了我们;我们能爱祂是因为祂先爱了我们;我们能事奉祂是因祂先拣选了我们。所以当我们进入祂的无限时,我们才会发现我们的微小和不配,因此我们才会更追求祂、认识祂,爱慕祂和事奉祂。这也正是教会神学和教会教育的基础和导向。所以基督徒绝不能以人本的立场来研讨神,更不能以满足自我的渴慕来追求神。我们只能站在一个蒙恩者的身份来寻求神和享受神。


编辑录入:     Bo
文章来源:     http://www.josephtong.org/download.htm
录入时间:     7/5/2006 4:15:00 PM
本站文章多数来自互连网*仅供研究参考*文中观点并不一定代表本教会立场

编 辑
*相关文章/相关评论/分页功能(待实现)